|
|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与政策高层论坛”在中南民族大学隆重召开
[复制链接]
为深入学习和研究习总书记关于民族问题系列讲话,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探讨新时期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创新和发展,2016年6月24日,由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报编辑部、社科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博士点等联合主办的“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与政策高层论坛”在我校隆重召开。 本次高层论坛邀请了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红杰、青海民族大学副校长马成俊教授、中央民族大学金炳镐教授、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段绪光副巡视员、厦门大学董建辉教授、宁夏大学孙振玉教授、北方民族大学冯雪红教授、云南民族大学王东昕教授、贵州民族大学吴秋林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李俊清教授、三峡大学黄柏权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王军副教授等多位国内知名专家与会。我校副校长段超教授、雷振扬教授、彭英明教授、社科处处长李吉和教授、研究生院院长柏贵喜教授、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田敏教授,学报主编何海涛教授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以新时期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的创新和城市民族问题研究为议题,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与解读,围绕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常态,展开了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讨论。与会代表以圆桌发言、自由发言的形式畅谈各自的研究和思考,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李红杰副主任的讲话拉开了圆桌发言的序幕,他强调了民族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民族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在民族问题的实证研究方面,段绪光副巡视员结合实际工作和实地调研,分析了涉民族因素和民族问题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马成俊教授讲述了青海边疆各民族与沿边国家的交流和互动,指出民族政策与我国“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关系;彭英明教授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深刻思考了民族优惠政策和城市民族工作;段超教授着重分析了城市民族问题和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李俊清教授从城镇化与新疆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谈到了国家与民族的关系;冯雪红教授对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研究现状与走向进行了述评;董建辉教授泽讲述了厦门大学的台湾原住民研究。
在学科理论建设方面,雷振扬教授指出我们民族研究的理论准备还不充分,创新不足,需要从学术、学理的角度权衡研究对象,而不仅仅偏重政策的研究;金炳镐教授梳理了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也认为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的学科体系不明确,需要认真梳理学科理论;孙振玉教授指出,中国民族理论是作为国家学统的开放与本质坚持;王军副教授基于转型中国与政治社会学考察,分析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转型与拓展;吴秋林教授则谈到了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的不同点。
总体来看,本次会议展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大会主旨报告高屋建瓴,论述精辟,观点创新,是高水平的学术指导。
二是大会主题鲜明,聚焦于现实问题的讨论,提出了很好的研究问题和建设性对策,体现出专家学者们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是参会学者政、研、教一体,老中青结合,学风扎实、实力雄厚。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搞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习近平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与政策是开展民族工作、维护民族团结平等的基础,此次会议对促进了民族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对话与交流,对民族工作和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一次成功地、高水平的会议。 |
|